• 我校新获批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

    日前,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公布了新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立项通知,我校化工学院曹景沛教授申报的“生物质热解挥发分原位重整制备轻质芳烃关...

  • 我校赵跃民教授获国际匹兹堡煤炭转化创新奖

    近日,第36届国际匹兹堡煤炭会议在匹兹堡召开。中国矿业大学赵跃民教授因在洁净煤领域的突出贡献,荣获国际匹兹堡煤炭转化创新奖(Pitt3Award)。赵跃民教授现任学校学术委...

  • 6名矿大人被授予煤炭科技功勋荣誉称号

    近日,中国煤炭学会决定授予13人煤炭科技功勋荣誉称号,其中6人系中国矿业大学教授或校友,分别为: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如、周世宁、钱鸣高;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

  • 我校2名教师被评为最美煤炭科技工作者

    近日,中国煤炭学会发文表彰了2019年最美煤炭科技工作者。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李爽教授、资源学院傅雪海教授获评“最美煤炭科技工作者”。据悉,中国煤炭学会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 我校2名青年教师获第十七届青年地质科技奖

    日前,中国地质学会公布了第十七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银锤奖)评选结果。中国矿业大学推荐的两名青年教师榜上有名。土木学院王迎超教授获金锤奖,资源学院陈尚斌副教授获银锤奖。青年地...

  • 简报

    ★近日,由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主办、湖南科技大学承办的2019科学采矿论坛暨第二十届矿压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湖南省湘潭市举行。★近期科技部发布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 敦勉致学,以卫初心

    敦勉致学,以卫初心——记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获得者信控学院巩敦卫教授   周五早上八点半,在文昌校区教四楼,有两名青年与一位长者畅快地促膝长谈。这是他们初见巩敦卫的场景,见面之前,他们想象的“巩敦卫教授”是那个被百度百科列词条的“大拿”,从未想过见到的会是一个面带微笑、亲切和蔼的中年长者…… “科研之路应该明确目标,边走边总结!”   自1988年考入中国矿业大学应用数学力学系,到2018年6月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这二十多年的科研生涯虽然艰辛,却也收获颇丰。1992年,巩敦卫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控制理论与应用专业读硕士研究生,并于1996年回到母校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读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本科四年扎实的数学基础让他成功摸到了自动化领域大门的门槛,并一步步迈向接下来二十几年坚守的事业。   从最初的团队人少、经费少、研究成果少,到现在的团队规模大、科研经费多、研究成果爆炸式增长,巩敦卫的研究团队俨然成为中国矿业大学乃至国内智能优化领域最顶尖的团队之一。   团队一开始应用已有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到后来发现新问题,就要提出新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团队在面临车辆调度的这个实际问题上,应用传统的方法已经不能得出最优的解决方案,而应用智能优化方法则可巧妙地解决问题。   巩敦卫坦言:“科研之路应该明确目标,边走边总结。”在他眼中,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固然可喜,但更重要的是,取得成果过程中一次次结合理论的成功实践。而这也证明了团队认准目标、设定计划、从问题的特性出发、边实践边总结这一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确保了团队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在巩敦卫的带领下,团队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下一步,我们将总结已有的成果,申报更大的科研项目和更高级别的科研奖励,争取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认可,为矿大争取更高的荣耀!”他斩钉截铁地说道。如今技术领域发展日新月异,水涨船高,在竞争激烈的科研环境下,如何保持团队优势成了关键。他也强调,不光要发现问题,更要解决问题,不光设定目标,更要切实去做,有了好的想法实打实地去做,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培养学生很关键!”   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自动化、计算机、数学以及其他学科。作为一名博士生导师,巩敦卫的工作重心还是在学生上:“培养学生很关键!”这是他一直坚守的初心。   巩敦卫曾为本科生讲授计算机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自动化学科概论等课程。课程内容总是穿插自动化新理论、新技术,为的是让本科生更早地接触自动化前沿,培养创新精神,追根溯源,领会新理论与新方法提出者的动机与思路,从而与书本上的知识形成互补。   谈到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时,巩敦卫说:“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又是理论知识实战化的演兵场,能很好地锻炼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创新训练途径。”   在他门下的研究生眼中,巩敦卫是“慈父般的严师”。他很珍惜与学生的每一次学术交流,通过与学生交流,把握研究进度,发现问题,并一起解决问题。据了解,巩教授的团队最初只有3个人,经过十多年的人员更替,如今已有50余人。虽然人员众多,但巩敦卫教授坚持细心指导每一个学生,每周要求五至八名同学到他的办公室面对面交流,让学生汇报近期的学习安排、研究课题,进而为每个学生进行科研方面的指导。   正是因为有这样严格的培养机制,他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毕业生,他的很多学生毕业后进入了研究院、大中型企业和高等高校,还有的直接去海外高校任教。“我的学生孙晓燕、张勇、姚香娟从我的团队毕业后工作很出色,现在也已经是教授、博导了。”巩敦卫微笑着,如数家珍般地娓娓道来。 “生活中我是属于自得其乐型的!”   萧伯纳曾说:“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巩敦卫每天早上八点来到办公室,一直到晚上六点半才离开,这样高强度、高专注度的工作模式,他一坚持就是十几年。   他强调,自律从来不是苦行僧式的“自我感动”,它应是对生活抱有热爱和因为这份热爱滋生的源源不断的行动力。作为团队带头人,他雷厉风行、严格自律,手机在工作时间常处于静音状态。“我已经习惯了,为防止手机分散注意力,一般会在休息的时候看看,处理一下重要的事情。”   他言传身教,团队里也人人效仿,合理运用手机,渐渐形成了科学高效的工作模式。团队配合度变高,便会持续“升温”。近三年,他的团队发表三十余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其中,在TEVC和TCYB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近十篇。   生活中的巩敦卫亦平易近人、关爱学生。他说:“生活中我是属于自得其乐型的。”哪怕只是晚饭后短暂的散步,也能使他感到满足。闲暇之余,他会不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打球、爬山等活动。在那里,他和那些小他二十多岁的学生们一同吃、一同玩,已经远远超越了普通的教与学关系,而如今,他们俨然已经成为要好的朋友:他就是这样恬淡,并醉心于全心全意为学生付出的快乐中。   敦勉致学,以卫初心,巩敦卫殷殷寄语:“年轻人,应当挑战自己。”人生亦如精妙算法,勤奋和拼搏是促使我们不断优化自身格局的源动力。唯有付出极大的诚恳,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唯有踏实肯干,才能迎来科研丰收。

  • 成功源自坚持

    成功源自坚持——记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矿业学院刘长友教授   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主持完成教育部“九五”、“十五”期间“211工程”建设项目各1项,出版专著6部,这些只是刘长友个人成就的一部分。   这一切优秀成果的背后,是他日复一日持之以恒的努力付出。 梦想启航:责任担当的成长之路 1982年,刘长友进入中国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就读。初进大学的他对煤矿一无所知。在徐州庞庄煤矿的第一次下井实习,让他有了对于矿山的初步认识。无论是井下恶劣艰苦的环境,还是当时不够完备的安全保障,都令他一度有专业情绪。   最后,巨大的勇气让他坚持了下来,克服了对煤矿最初的抵触与排斥。他回忆说:“既然必须有人来研究煤矿,那由我来做这件事,也不是不可以。”随着对专业课的不断学习,和多次实习对煤矿的深入了解,他渐渐地真正爱上了煤矿,也喜欢上了自己的研究工作。   而更重要的,还是那一份强烈的责任感。他深切地认识到,自己应当有所作为,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改变初见时的落后状况,让煤矿有所改变、有所发展,只有不断坚持,才能体现自己作为一名采矿专业研究人员的价值。   1989年硕士毕业后,他留在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成为了一名青年教师,并于2000年担任采矿系系主任。2007年底,时值中国矿业大学百年校庆之际,他根据学校的安排,来到新建立的煤炭博物馆担任首届馆长。创立尹始,博物馆里空空荡荡,没有半件展品,在刘长友的努力下,博物馆在2009年10月16号开馆,前后总历时不到两年。而如今,煤炭博物馆已拥有自然陈列馆、校史馆、煤炭企业馆、艺术馆等多个展馆,不仅主题充足,内容也是一应俱全、应有尽有。这一切,离不开首届馆长刘长友的努力。   持之以恒:坚守创新的科研之路 科研工作是刘长友一直坚守的事情:“科研注重坚守,需要创新,要求我们以锲而不舍的精神研究新的东西来适应时代发展。”认真的眼神,诠释出刘长友对科研工作的执着,从研究生到现在,他唯一不变的便是对科研的热情。   多年来,刘长友一直从事矿山方面研究,研究生时期曾跟随导师一起做关于采场矿山压力的研究,后来随着煤炭开采条件的复杂化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开采、坚硬顶板失稳致灾的智能预控以及大采高综采和综放开采成为他关注的热点和研究方向。刘长友和他的研究团队发明的钻孔承压爆破技术使爆破效率大幅提高,并减少了火花和粉尘,因此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1992年,刘长友还是一名讲师,曾去抚顺的一个老矿井进行井下观测。早上6点到矿井更换下井工作服,乘坐矿区的小火车四十多分钟到达距离井田边界井口最近的火车站点,然后再步行半个多小时到达井口下井观测,回来时因为火车只在有限的时间段通行,所以只能步行近两个小时回到矿上;下午到技术科进行交流、座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现场的技术问题。如今回想起,刘长友还记忆犹新:“每天除了井下观测,还要走很长时间的路,真的很辛苦。”在晚上,刘长友还会阅读大量文献并做相应笔记,为当时的研究丰富理论知识,也为之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在那以后的很长时间里,甚至直到现在,我都受益于当时所汲取的知识。”刘长友说。   谈起近期的研究,刘长友介绍了放顶煤开采技术中的煤矸智能识别研究。由于常规的技术无法自动识别矸石和煤炭,只能靠人工放煤的方式,无法控制混矸,使煤炭灰分增加,刘长友通过长期的研究和现场实践,在煤矸的自动识别方面取得了突破,为智能化综放开采奠定了基础。以此为主要内容之一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山西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他说:“我们科研就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理论分析和攻关研究,形成关键技术,再投入到现场实际工作当中去解决问题。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就是这个道理。”   严谨认真:勤勤恳恳的不凡之路 闲暇之时,刘长友除了跑步,听听音乐,还会常常和其他老师一起打网球。谈及此,他表示:“虽然现在工作很忙,但经常运动、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不仅对身体有好处,而且也有利于科研和教学工作。”   与辅导员老师的相遇,也为他的进步和成功奠定了重要的基石。无论是老师提出的永远不服输、永远不向困难低头、永远争第一的“三永远精神”,还是他优秀的人格魅力、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和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都对刘长友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对于自己的学生,刘长友不会过度干涉他们的生活,而是善于关注每个学生的特长,关心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状态,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学术交流和报告会,培养他们的学术素养。   认真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之余,作为一名优秀的业内科研工作者,刘长友还担任了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的编委和煤炭学会理事。平日的审稿,他都会认真评审,做好把关。而对于期刊整体的发展,他也一直出谋划策,提出意见。“期刊代表了专业领域的学术水平,也代表了学校的学术实力,我有义务将这份工作做好。”这份工作,他已经连任数届,工作十余年。   在煤炭学会方面,他既是煤炭学会理事,还是开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开采专业委员会自成立起就一直挂靠在中国矿业大学,主任委员也是采矿界的前辈专家担任。如今由他接棒,他势必要将这份工作做好。刘长友还表示,科研是很苦的差事,要有恒心、能够坚持,才是最重要的,“成功源自坚持。”

  • 依靠思想解放,不断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恩格斯说过:“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实践无数次证明,没有观念的更新,就不会有发展的突破;没有思想的解放,就不会有发展的跨越。学校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