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流而上的拼搏者

    夜色沉沉,结束了一天学习的他走在回寝的路上——迎着晨光出门,踏着星光归来,这是欧学明的日常。“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欧学明以此来勉励自己。胸中有丘壑,从转专业到出国留学,他始终不改初心,奋力拼搏着,凭借过硬本领,他入选《人民日报》2019年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厚积薄发奠根基2017年的暑期,当同学们都在为被心仪的院校录取而感到欣喜时,欧学明却由于志愿填报的失利遇到了他求学路上的一道大坎儿。再三考量下,他终于选择矿大工商管理类,并在心中种下了出国读研的种子。由于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大一时,在学好基础课程的同时,欧学明就开始参加各类竞赛和科研项目。参加数学建模比赛时,他经常要保持精力高度集中状态,有时候要通宵解决问题,还要学会在短时间内查找资料,“这个过程也培养了我的团队交流能力,比起书本中学到的东西,这种经历对我来说更加重要。”竞赛之外,欧学明还主持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此同时,基于对金融专业的热爱,欧学明早早就开始为转入数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的金融数学专业做准备。大一下学期,他在老师的帮助下提前选修了数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开启了繁忙的学习生活。然而,大二的学习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密集的课表、高难度高强度的专业,无一不让欧学明倍感压力。他放弃了周末的休息时间,花费大量时间钻研基础知识,经常一早就到图书馆的自习室选好座位,沉浸在数学海洋夯实数学知识。他说:“自学时我会找四五个版本的教材对照学习。每个版本的概念都不完全相同,全面推敲后不仅能理解概念,还能够评判哪一种更精准。”凭借着像螺丝钉一样的钻劲,欧学明连续两个学期排名年级第一,成绩加权达91.84分,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为实现目标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力学笃行绽芳华对欧学明来说,大学是获取知识的平台,也是迈向未来的关键阶段。除了保持优异的学习成绩、逐步提升科研能力,欧学明也致力于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向着目标迈出了扎实的第二步。校长办公室助理、辅导员助理、班长……或许在他人看来,繁重的学业和忙碌的工作会压得人喘不来气,但对于欧学明而言,学生工作经历是他大学生活中的“调味剂”。决策能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对未来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欧学明的理解中,做好一份工作,需要的不只是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下来的任务,还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决策,能够为同学和年级服务。凭借在学校积累的出色的学生工作经历,欧学明着眼到金融单位实习,曾先后到中国银行上海市卢湾支行和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分所)风险咨询部做实习生。崭新的环境没有让欧学明感到约束,反而激发了他的探索欲。每日完成工作后,他会主动了解公司各个部门的格局,以细节收获肯定。在一次观摩过程中,他发现数据统计员每天在微信群里统计数据再以短信的形式公布数据,费时又费力,当即提出可以利用腾讯文档在线表格统计数据,以小小的改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他的观察力也获得了同事的赞许。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欧学明的优秀成果并非一朝一夕达成的,他一步步充实自我,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全面发展。缘木思本筑前梦欧学明并没有因为取得一些成绩就停止奋斗的脚步,他总是主动寻找实现梦想的机会。在一次浏览学校官网的过程中,他了解到数学学院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2+2”本科合作项目,看到机遇后的他迅速向老师详细咨询了项目内容,并决定提前开启留学生涯。雅思考试是出国学习的首要关卡,但欧学明并没有执着于使用过多的学习技巧。“花的时间多了,自然而然就会总结出技巧。”日复一日地刷题,对着空气进行英文对话,欧学明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努力着。他还记得等待雅思考试成绩时的焦虑,幸好,长时间的努力总会有收获,他以6.5分顺利通过。在一系列准备之后,欧学明如愿在大三上学期奔赴大洋洲。身在异国他乡,欧学明未忘初心。在出色完成课程的基础上,他还主动选修了不少研究生必修课程来拓展自己的专业素养,并获得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优秀国际学生自然联合学院院长奖学金。回首走过的路,欧学明提到最多的是感恩。欧学明将每位老师对他的帮助和照顾都暗暗记在心里。“如果没有老师们的帮助,我这一路走来可能不会这么顺利,他们都是我的贵人。”“我想选择的人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逆流而上,激荡波涛。”谈及未来,欧学明表示将会坚守初心,读研深造。他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期许和要求,在挑战中不断调整自己,努力变得更加自律和成熟,能够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成就更好的未来。

  • 科研新秀展风采

    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篇、主持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完成3项发明专利的申请、连续获得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创新博士奖学金……这些只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徐晓个人成就的一部分。眼眸中闪烁着坚定,眉宇间透露着稳重,在成长的道路上,徐晓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璀璨人生。积极进取,勤勉踏实2015年9月,徐晓怀揣着对人工智能的憧憬和热爱保研来到矿大。2017年,在导师的支持下,她又申请了硕博连读,成为一名博士研究生,继续从事机器学习的研究。徐晓和大部分博士一样,初入博士行列时也曾感到迷茫和慌乱。最初的时候她缺乏自信,不善言谈。面对论文和博士毕业的压力,面对不曾接触过的课题项目,面对不曾做过的科学研究,她一度辗转难眠。但是,徐晓始终坚信,努力可以改变差距。她时刻保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敢于付出的精神,保持三点一线的生活,经常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泡在实验室做实验,坚持一年有300天以上在实验室学习,每天阅读大量的学术文献。她始终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刻苦钻研,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徐晓讲到:“博士阶段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与硕士阶段的要求不同,需要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因此,除了不断自我探索外,她还会虚心向老师、同门们进行请教。她说,“同行交流,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节省学习时间成本。”从刚开始的研究课题,到研究方法的选取,再到评价模型的应用,徐晓请教过很多同学,多学多问,这是她积累知识最有效的途径。严于律己,积极求索科研创新是主动探索。“要时刻保持强烈的兴趣,坚强的意志,怀疑的心态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徐晓认为,这些很重要。她在科研中坚持严谨认真的作风,正确处理好科学实践和科学理论的相互关系,耐心细致地观察、分析和总结。“我知道自己不够有天赋,但我相信一点一滴的积累和不断的努力,会让我在科研的道路上看到可喜的突破。”徐晓说:“矿大的良好环境、学院的悉心培养、实验室的学习氛围、定期开展的学术研讨活动和内部交流会,都为我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成果的平台,也时常带来一些很好的灵感。”她积极参加学校或者学院组织的各种学术讲座,从多方面了解相关科学知识和其他前沿科学信息,也会跟随团队老师参加国内外知名学术会议,近距离聆听学术大牛们的深刻见解。恰恰是这些一点一滴的积累,促使她仅在一年内就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SCI检索2篇、EI检索1篇。乐于助人,热情向上生活中,徐晓严格要求自己,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作息计划,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她性格开朗,将真诚待人作为基本原则,为人处世和善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尊敬师长,会努力促进与他人的交往,在生活中建立很好的人际关系。在实验室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中,徐晓会积极响应,并协助开展活动。她还会主动参加研究生新老生经验交流会,从学习、科研、生活等方面与学弟学妹们进行直接交流,并给予他们一些有用的建议,以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研究生阶段的生活。“这些活动的参与使我得到了锻炼,也极大地提高了我的交流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徐晓非常肯定参与这些活动的意义。徐晓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她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喜欢音乐、美食、运动。偶尔她会参加一些校园活动,约着小伙伴去听设计学院的音乐晚会,去国际文化节品尝世界各地的美食,为CUBA赛场上矿大的运动员们加油呐喊,和同学们一起喜迎元旦零点的到来,其乐融融。她曾获“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乒乓球比赛”二等奖,在跑步、羽毛球等运动中也获得很多成绩,并顺利通过“扬琴十级”,坚持文艺体多方面发展。徐晓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在学习中勤奋刻苦,在科研中勇于创新。对待学习善于钻研,勤于思考;对待科研严以律己,上下求索。在生活中,徐晓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乐于助人、勇于担当。她也将继续保持初心,脚踏实地,刻苦钻研,不断求实创新,勇攀科研高峰。

  • “用心”攀登学术科研高峰

    2016年9月,高远通过保研直博于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岩土工程专业。通过三年多的学习,目前他已经公开发表SCI论文5篇,包括3篇JCR1区,总影响因子超过21,单篇最高影响因子达6.8。用心,是高远成功的关键词。有人说,科研工作者一定要聪明过人;有人说,科研工作枯燥乏味。对于高远,搞好科研就要坐得住冷板凳、受得了各种失败,然后用心对待生活中每件事。用心夯实专业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即使再艰难的路,也是从迈出第一步后,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高远以优秀的学习成绩和丰富的学习竞赛荣誉获得了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入学后,他积极探索课题组的相关研究方向,并在第一年就确定了自己的科研方向——碳纳米水泥基注浆材料改性及其机理研究。虽然高远本科就学习土木工程专业,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他并没有就此放松,而是脚踏实地地制定计划,努力完成计划目标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善。对于课本上的每个定义、定理、例题,高远都用心分析、反复学习。“掌握了知识的根基,明晰知识的脉络,才能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学术创造。”高远这样总结。由此他更深入地学习有关碳纳米水泥基注浆等方向的理论知识及其工程应用,以理解其工程行为和研究意义,为将来的科研之路打好专业基础。选择课题时,高远不会好高骛远,而是偏向于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得出最后的结果。尽管高远现在在已有的科研方向已经小有成就,但仍“stay=hungry,stay=foolish”,继续挖掘更深的科研知识。他自主查阅了大量文献,遇到科研问题时会结合网络资源,与更资深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讨论。高远说,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像是一块干燥的海绵,不停地吸收知识的水分。有了坚实基础的保障,高远对许多知识都有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并进一步创新。用心钻研科研方法在矿大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里,每一位老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都很刻苦地进行着科学研究,晚上10点之后,实验室几乎仍是灯火通明。科研除了需要付出,还需要科学的方法。高远说,自己的制胜法宝是用心钻研科研方法。公正考察科研对象,及时整理笔记,在科研中,高远总能以公正的立场观察事物,进而选择简单对象开始研究,建立理想模型,尽量应用数学来完整考虑各要素、建立理论,并通过修改和扩展扩大应用范围。除此之外,他对学习笔记、文献资料和试验数据都清晰地分类,让自己的思路想法井井有条,以简单便捷地进行二次搜索和利用。要想了解国际上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必然要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这就需要很大的英语词汇量和阅读技巧。因此,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他从未停止过英语的阅读与学习。“每天记单词,这小小的习惯让我受益无穷。”高远也多次参与国际会议,2018年7月,他还远赴法国巴黎参加国际复合材料大会,并发表会议论文、进行学术报告。目前,他已获得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2019年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公派至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进行为期两年的联合培养。他经常翻阅知名期刊,“科研就是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期刊论文、博士论文等都是我自学的宝藏。”高远经常主动和各研究方向的老师、同学相互交流。用心钻研出科研方法的背后,是高远对科研工作的热爱,他常常忙碌到深夜,为一个数据的比对迟迟不肯离开实验室。用心感激身边人科研工作者始终在和未知打交道。这份“阳春白雪”的工作必定曲高和寡。他们常常很清贫,且不会像明星那样倍受追捧。生活如此“枯燥”,高远仍然心怀感激,享受着生命中的小确幸。“最值得感谢的便是导师靖洪文教授,他是我研究生涯中的指路明灯。”高远说,靖洪文教授每天都会关心他的科研进展,帮助他一起解决科研道路中遇到的问题,“老师手把手地教我设计试验设备、系统和方案,逐字逐句地教我怎么写科技论文,我被导师认真求实的科研态度、严谨的治学作风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并为之折服。”“还有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陈书剑老师,即使远在南半球,依然每周都会提供超过五个小时学术上的指导。”提及此,高远表示自己学习上遇到的瓶颈能够解决都得益于恩师们的教诲。老师的帮助如温润的春雨浇灌高远的成长,他也将这份恩情传递给其他人。在自己的同门师兄弟间,高远关心师弟们的生活状态和学习情况,协助导师提高师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他还会积极介绍经验给师弟,帮助他们完成实验,在撰写论文时,给他们指导。不管自己学习多么繁忙,他都会尽可能帮助师弟们解决问题。“科研如爬山,是个不断攀登山峰的过程。”高远从未轻言退缩放弃,而是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绘就博士研究生生活华美篇章。认真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一路行走,一路用心,一切成果自是水到渠成。

  • 青春路上的奔跑者

    学习就像是逆流而上,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毅力,“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胡彦博的座右铭,也是他为梦想奋斗过的青春的真实写照。用最美好的青春,追逐最宝贵的梦想,便是伴他一路走来的箴言。生于平凡,心向远方十余年的学习经历让胡彦博深刻地理解了学习的意义,更让他明白了如何在学习中更好地提高自己。他刻苦钻研、积极思考,充分活跃自己的思维能力;一有空闲时间,他便会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从报刊中了解时事,从书本中获得更新更广的知识。胡彦博说,他时刻提醒自己要端正学习态度,努力使自己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和永不服输的精神,“这种精神让我在取得进步的同时可以清楚地明白:这些成绩并不是终点。”积极进取的他一直努力向更高的目标发展,胡彦博抓住生活中的大量碎片时间,不让任何一个学习机会流失。在攻读研究生期间,他每天待在实验室的时间超过12个小时,时常熬夜等待实验数据的他,困了便趴在桌子上休息。在努力做好自己学习科研工作的同时,他也会热心帮助实验室的师弟师妹。2018年11月,胡彦博作为助教带领师弟师妹们到煤矿一线进行学习实践,当师弟师妹们在实验方面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他。“即使他再忙,也会停下手中的任务给予我们帮助和指导。”他的师弟师妹们纷纷夸赞他。“我希望师弟师妹们可以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继续向前迈进,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胡彦博说,自己更倾向于告诉师弟师妹们“为什么”,而不仅仅告诉他们“是什么”。他也经常与大家在一起探讨,一起交流许多有意义的专业问题,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不仅提高了他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更提高了他与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的意识。“学问未必全在书本上”,在胡彦博的眼中,学习与能力并重,他一直要求自己“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针对自己专业的特点,不断尝试着把自己的所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心向远方,便风雨兼程读博刚开始的半年里,胡彦博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整理项目资料,同时挤出空闲时间学写高质量论文。2018年3月,他开始着手写自己的第一篇英文文章,而英文的写作套路和中文迥然不同,经过半年的反复整理和修改,他才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满怀信心地将文章投了出去,结果却是石沉大海,等来的只有意料之外的结果。”这之后的胡彦博更加努力地修改着自己的论文,经过一个多月的完善,他又改投了其他刊物,最终胜利向他伸出了欢迎之手。“第二次投稿成功让我明白了自己的心血和坚持并没有白费,也让我在之后的科研上得到了更多的自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胡彦博在专业方向上进一步摸索,在李文平教授的指导下,他初步定下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华北型煤田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破坏机理时空演化及水害防治技术研究。为了更好地熟知自己的研究课题并为制定实验计划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他查阅了上千篇文献,掌握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关于矿井水害方面的研究,前人已经涉足颇多,如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成了我面临的难题。”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胡彦博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为赶上研究进度,胡彦博每天奔波于图书馆和实验室之间,他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读书笔记记得密密麻麻,一次次反复地进行实验,总结并不断重复着枯燥无味的生活。伴随着一次次的失败与一次次的改进,胡彦博的研究有了进展,研究内容和目标也渐渐清晰起来。目前,他已发表SCI论文5篇,其中第一作者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横向研究课题10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未来华章,青春书写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胡彦博在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积极提高思想觉悟水平。他通过积极参加学校及院里组织的各项思想政治学习活动,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时刻督促自己、约束自己,这也让他处事冷静稳健,能够合理地统筹安排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事务。他热爱所学的专业,一直精力充沛且不遗余力地把自己投入到学习科研当中,起到了良好的先锋模范作用,受到支部同志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在生活及学习中他也会积极帮助同学,在2018-2019年度被评为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在老师和同学眼中,胡彦博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倾情奉献,时间也许会磨平他的棱角,但不会带走他勇于拼搏的精神。他用努力证明了自己的选择,“科研之路还很漫长,这是曾经的荣誉,也是未来的起点。”在平凡中日复一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为平庸;在平凡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即为卓越。没有人注定平凡,也没有人生而卓越,不同的只是面对生活的态度。积极让人平凡变卓越,消极让人卓越变平庸,在未来的日子里,胡彦博也会继续一如既往地努力,为心中所向不断前行、为未来华章不断奋斗。